期刊导读

什么样的环保理念可以服人

《愚昧年代》,一部极富争议的环保纪录片。有人说它一针见血毫不留情,也有人说它耸人听闻哗众取宠。

陆陆续续看了一些环保纪录片,发现内容上有这样一些共性:一、对发展和增长方式,对人类生活和消费方式的批判和反思;二、对政府政策和能源巨头的抨击;三、各种触目惊心的数据和振聋发聩的观点。得出的结论也基本如此:人类自身的行动葬送了自己,也葬送了未来。解决之道是低碳环保。

2009年上映的英国环保纪录片《愚昧年代》(The Age of Stupid),被人称为是《难以忽略的真相》之后重要的力作。该片把环保纪录片的以上共性发挥到了极点,但观众和评论界对此的反应出现很大分歧。有人说它一针见血毫不留情,也有人说它耸人听闻哗众取宠。

两场抗议

本片在七个国家拍摄,历时三年,选取了六个人物,穿插了很多背景资料和动画。有两个片段值得最先向读者介绍。

这两个片段的主人公有一段交集。英国风电发展商皮埃尔一家到法国勃朗峰冰川旅游,向导是82岁的法国老人费尔南多。在影片中,他们两人分别被卷入了抗议活动。

皮埃尔从事发电已经超过15年,2005年,他推动一个项目,在英国中部的贝德福德地区建造15座风力发电机,一年可提供130万瓦的电力。但这一项目引发了当地居民的抗议。而据调查,70%-80%的英国人支持风力发电厂,只是不要建在自家门口。

居民反对的理由是:影响景观、破坏历史遗迹、导致当地地产贬值,还有的担心有噪音(但附近就有一个世界知名的直线加速赛车场),还有居民说,开车时看到这些风车在转动会无法专心。

项目被拖了15个月,皮埃尔被迫做了妥协,将风机数量从15座减少到9座,并努力与当地委员会和居民沟通,说明清洁能源的意义。他对委员会成员说:“如果你们批准了这个项目,就展现了勇气和领导魄力,以后回头看这个决定,一定会说:感谢上帝,我们当初答应了。”

但是,委员会还是否决了这个项目,投票结果是10票反对,1票赞成。理由是,风机在这一片美好风景中太过显眼,会减少民众散步的乐趣,也会为历史遗迹带来负面影响。

被这一项目折磨得精疲力竭的皮埃尔看到投票结果后怒不可遏,忍不住爆了粗口:“你们仅仅为了影响散步就否决了这个项目,让我怎么TMD跟中国人、印度人谈可持续发展?!”

皮埃尔在接受采访时说,居民的反对运动,已经使英国80%的风力发电计划搁浅,如果这些项目上马,英国的清洁能源比重会占到10%。

风场选址地二战时曾是空军基地,皮埃尔感叹道,当时,有些飞行员从这里起飞就再没有回来,那时为了胜利大家可以赴汤蹈火,现在,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,需要这种牺牲奉献。

一个投反对票的中年女人则说:“我们是地球的一份子,可是风机看起来破坏了美感,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方法。”画面上她笑得很勉强。

而在法国,老向导费尔南多则在准备参加一场抗议活动。早在1963年,勃朗峰隧道就开始建设。当地人一开始不太注意,后来发现货车越来越多,道路也拓宽至四条车道。现在每天有四五千辆车经过这条道路。一部分车从法国北部装着马铃薯穿过隧道,去意大利(费尔南多称是远在天边的意大利),加工成马铃薯泥再运回来。牛奶也是一样,将牛奶运出去,制成酸奶再运回来。“疯了,真的是疯了。”

现在,当局计划将隧道扩建一倍,当地人终于被激怒了。他们组成了抗议团队,对卡车说不。“这样才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运输。整个团队都很拼命,但我们的人数还是不够,也不知道有没有这种能力,可以去影响修建道路的人。”皮埃尔说。

资源诅咒

各个利益团体因为环境议题引发冲突,是《愚昧年代》的关注点之一,以上两个案例,在影片中还算是平和的。有评论认为它比《难以忽视的真相》更严厉,有更警世的激辩,更大胆,更极具挑衅性,这也是影片最大的争议点。

影片最激烈的部分,是对壳牌等能源巨头的抨击,以及对消费主义的讽刺挖苦,《愚昧年代》甚至不掩饰自己的“愤青”立场。

影片用相当篇幅讲述了尼日利亚女子LayefaMalemi的故事,她的国家盛产石油,人们却更加贫困。开采石油对尼日利亚人民的健康、治安和环境带来的持续负面影响,使国家陷入了所谓的“资源诅咒”。

资源诅咒,是指发现了石油,相反会使这个国家更为贫穷。因为石油资源通常被控制在极少数权贵手中,他们只关心石油收入,农业、教育、医疗会被忽视甚至崩溃。在影片里,能源巨头就是恶魔,天然气日以继夜地在尼日尔河三角洲燃烧着,加剧了当地居民的健康问题。水被污染,原本承诺兴建的社区项目遥遥无期。

上一篇:锻造天然气炉窑设备节能措施研究与实践

下一篇:拍出你身边的可再生世界 中国西部三省(区)清洁

Copyright © 2021 《电网与清洁能源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